瓦帕講堂:葡萄酒定義與分類
今天在瓦帕講堂給大家通一通腦子,解決兩個疑問:
1.什么是葡萄酒?
2.葡萄酒分哪幾類?
喝葡萄酒的人很多,但是懂葡萄酒的人不多。哪怕是問懂的那一部分人“什么是葡萄酒?”,恐怕也會被一下子問懵了。
簡單地說,葡萄酒就是用葡萄釀造的酒。
學術性講,根據《葡萄酒標準GB15037-2006》的規定,葡萄酒只能是以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,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發酵釀制而成的,含有一定酒精度的發酵酒。而且,一般規定,其最低酒精度不低于8.5vol,最高不超過16.2vol。但是,根據氣候、土壤條件、葡萄品種和一些葡萄酒產區特殊的質量因素或傳統,在一些特定的地區,葡萄酒的最低酒精度可降到7.0vol。
這么說來的話,近兩年在市面上火起來的“無醇葡萄酒”,就算不上是葡萄酒了,頂多算個發酵過的葡萄汁。此酒,非酒也!那些超過17vol的,也不叫葡萄酒了,它們也有很火的名字,“波特酒”,“雪莉酒”,“馬德拉酒”等等。
那清楚了葡萄酒的定義,接下來就看看葡萄酒的類型。
葡萄酒的分類方法有很多,其中最簡單粗暴,就是按照顏色去分。紅的,叫紅葡萄酒,俗稱紅酒。白的,叫白葡萄酒,俗稱白酒。不紅不白的(粉色),叫桃紅葡萄酒。
稍微專業一點的,是按照含糖量(甜度)分類。含糖量低于4g/L的,是干型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干紅、干白等。含糖量在4g/L到12g/L之間的,是半干型,我們能嘗到很不明顯的甜味。含糖量在12g/L到40g/L之間的,是半甜型,這種酒的甜味可能是一點點甜,也可能是比較甜。那含糖量在40g/L以上的,就是甜型,這種酒就比較甜了,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有點膩。
但一個講究的吃貨,她可能會這樣分。在飯前喝的酒,叫餐前酒,俗稱開胃酒。這種酒往往酒精度比較低,糖分也比較低,但是酸度比較高,喝了增加食欲,喝完吃大餐。在吃飯的時候喝的酒,叫餐酒(注意,這里說的餐酒不是AOC制度里面的餐酒等級,所以說葡萄酒文化就是這么復雜,分分鐘虐死記性不好的人!!!),這種酒會因為菜的特色而有變化,具體的我們放在以后的內容講。那么吃飯完之后喝的酒,叫餐后酒,這種酒往往高酒精度,高糖分,因為吃飽了,不怕醉。而且高酒精,高糖分有助于消化和口腔清理。冰酒、波特酒這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。
前面講的都是相對菜鳥的劃分,作為一個專業碉堡的人,肯定會常提一個詞——body,也就是酒體。
是的,這是最專業的一種分類,因為酒體本身就是一個很玄乎的概念,完全因人而異,而且這個人要喝過足夠多的酒并且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,才有談論body的底氣。
按照酒體劃分,葡萄酒可以分為輕酒體葡萄酒、中度酒體葡萄酒、豐滿酒體葡萄酒,這三個類別。
當然除了這些主要的分類,葡萄酒還有其他分類,比如按照釀造方法可分為,靜態葡萄酒,動態葡萄酒(就是我們所說的“起泡酒“)。按照儲藏時間又可以分為年輕葡萄酒Young wine,老葡萄酒Old wine,偉大的葡萄酒Great wine。
好了,在大家暈之前,瓦帕講堂到此結束。最后送一句姐的經典名言給你們——選擇了,就接受,好好對待,好好經營。
葡萄酒文化的確尼瑪復雜,但如果不學習,你就永遠是菜鳥,只能眼睜睜看別人裝逼。而當你真的學有所成的時候,你或許就不屑于裝逼了,而是沉心靜氣,知道人外有人,感受歲月靜好,因為美酒值得細細品味。
謹以此文獻給熱愛葡萄酒的每一位伙伴!